刮痧疗法对大鼠和人体抗氧化及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更新时间: 2012-12-21    阅读量: 

  目的:

  刮痧作为中医临床和民间重要的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手段之一,其治疗机理一直有待于深入研究。我们提出了刮痧可以激活血红素加氧酶-1催化降解血红素,产生具有强大的保护和有益的产物,如胆红素;激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调控白细胞介素(包括IL-1、IL-6)及白细胞等。而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揭示刮痧作为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的机理之所在,以进一步推动刮痧的临床发展,为刮痧的疗效评定提供依据,并为将来对刮痧机理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1理论研究

  采用文献学、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刮痧疗法的起源、沿革、变迁和理论基础进行理论方面的阐释和分析,提出该疗法可能具有抗氧化和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的研究认识并进行探讨。

  2实验研究

  2.1动物实验研究方法

  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0只,体表标记编号。A组大鼠心脏取血,4℃冷藏保存:B、C、D三组大鼠背部剃毛,用牛角刮痧板沿后背部督脉从头部至尾部刮痧5min,频次约为70次/min,大鼠背部现类似人体的出痧点。B组在刮痧后0.5h心脏取血;C组在刮痧后6h心脏取血;D组在刮痧后12h心脏取血。血样全部标号4℃冷藏保存,于第二天送检。将血样分别进行血常规、IL-1、胆红素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SOD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按照SOD测试盒的说明配制检测试剂并操作。

  2.2人体试验研究方法

  对象为经调查在既往体检中未发现任何疾病者,年龄在21-24岁的学生,男、女各8人,试验全过程统一饮食。于卫生室分别采集两组上臂静脉血,EDTA管抗凝1ml、普通采血管2ml。采用坐姿、俯位用牛角刮痧板沿督脉辐射至整个背部自上而下刮痧5min,频次约为70次/min。在刮痧后分别于0.5h、6h上臂静脉取血。将血样分别进行血常规、IL-1、IL-6、胆红素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SOD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按照SOD测试盒的说明配制检测试剂并操作。

  2.3实验数据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均值±标准差((X)±S),分析按单因素方差分析结合g检验、t检验等进行统计,P<0.05为显著性水平。

  结果:

  1理论研究结果

  通过文献、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刮痧进行理论方面的梳理,明确了刮痧疗法的起源、沿革、变迁和理论基础,探讨了刮痧部位以及刮痧所造成的皮下出血点形成的刺激因素对机体可能引起的反应,如果可以刺激增高胆红素、SOD、白细胞及IL-1、IL-6,那么相应就会刺激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提出该疗法可能具有抗氧化和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的研究认识。

  2实验研究结果

  2.1刮痧对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2.1.1大鼠实验

  直接胆红素数据显示A组与B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A组与C组、D组有明显差异(P<0.05),B组分别与C组、D组有差异(P<0.05)。总胆红素数据中A组与B组、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A组与D组有明显差异(P<0.05),且B组C组均与D组有明显差异(P<0.05)。SOD数据显示A组与B组、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A组与D组比较降低显著(P<0.05)。

  2.1.2人体试验

  女性组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刮痧后0.5小时到6小时显著升高(P<0.05);男性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测得值显示在刮痧后6小时降低显著(P<0.05)。女性组SOD刮痧后均有所升高,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组SOD值刮痧后6小时与0.5小时比较,显著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刮痧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2.2.1大鼠实验

  淋巴细胞数据显示A组与B组、D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A组与C组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显著;B组与D组有显著差异,呈上升趋势(P<0.05);C组与D组呈上升趋势且有明显差异(P<0.05)。白细胞数据分析A组与B组、D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A组与C组有明显差异(P<0.05);C组与B组、D组之间有差异(P<0.05)。粒细胞数据结果显示在C组和D组较A组有所降低,但在进行两两比较时发现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大鼠实验IL-1数据显示刮痧后0.5小时略有下降趋势,但各组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IL-6数据显示测得数值差异较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2.2人体试验

  男性组、女性组白细胞以及女性组淋巴细胞刮痧前及刮痧后0.5小时与刮痧后6小时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性组淋巴细胞刮痧后6小时与刮痧后0.5小时比较,升高显著(P<0.05)。男性组、女性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刮痧后变化不大。在刮痧后6小时女性组IL-1有所升高,男性组则有所降低;IL-6男性组与女性组刮痧后0.5小时和6小时皆有所升高,统计结果虽(P>0.05),但提示有升高趋势。

  结论:

  1.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刮痧疗法的起源、沿革、变迁和理论基础,刮痧疗法历史悠久,以其方法独特、简便安全、适应广泛、疗效可靠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其具有活血化瘀、畅通血脉、调血行气、疏筋通络、通经止痛、驱邪排毒、清热解毒、开窍醒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治疗范围已在传统痧症的基础上广为扩大,已能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等11大类400多种病症。随着自然疗法的兴起,刮痧作为一种兼治疗和保健双重功效的自然疗法,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将成为我国医疗保健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明确提出了该疗法对抗氧化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认识。但系统探讨研究刮痧防病治病的原理,如同在整个中医认知中,还存在滞后和不足,不仅使刮痧疗法得不到应有的普及与应用,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刮痧疗法的研究和发展。现代医学关于刮痧疗法作用机制的研究仍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与临床试验研究,为刮痧疗法的推广应用提供更加充足的理论与临床依据。

  2.人体试验结果显示,正常人体刮痧后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痧点,试验所测数据均在正常值范围。因此认为正常人体也可以刮痧,作为预防保健的手段也非常符合中医“治未病”的独特理论。

  3.刮痧对机体抗氧化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鼠直接胆红素刮痧后有升高趋势,并且在6小时及12小时时差异显著,提示提高直接胆红素有可能是刮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的对机体的损害,从而达到预防保健的部分机理之一。如果刮痧能在正常值范围内提高机体SOD水平,即可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人体试验数据结果显示,刮痧后SOD的数值变化在正常值范围内且有所升高。因此升高直接胆红素和SOD有可能是刮痧疗法增强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功能的机理之一,是刮痧作为安全、有效的中医和民间治疗方法的实验依据和部分因为。

  4.刮痧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刮痧出痧的现象可以刺激增高白细胞、IL-1和IL-6,那么相应地就会促B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影响到机体免疫力的调节,从而达到抗病防病的目的。白介素中的IL-1、IL-6具有促进免疫细胞生长,分化和增殖;调节免疫应答类型和强度等作用。人体试验中男性组、女性组白细胞、IL-6测得值均有上升趋势,提示此结果有可能是刮痧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保健作用的部分机理。因此刮痧疗法作为一种诱导因素升高白细胞和IL-6,刺激免疫细胞增殖和活化,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可能是预防保健作用的部分机理。

患者服务